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道德模范
【文明家庭】“半路丈夫”用爱撑起一个家
发表时间: 2023-05-22 来源:任丘市文明办  
字体:[][][]
[打印] [关闭]

  

  

  隋海增,男,1968年8月出生,辛中驿镇张施村村民。他20年如一日地爱妻、孝老、疼继子,用他真挚的爱意和高尚的美德,铸就了孝老爱亲的典范。

    因“孝”结缘 为爱撑伞

  隋海增兄弟姐妹7人,父亲去世的早,他20岁便外出打工养家,多年来养成了老实本分、吃苦耐劳的性格。他的妻子叫陈学军。

  陈学军曾经嫁到任丘市辛中驿镇张施村,丈夫郭文强勤劳能干,公婆也很疼爱她。儿子出生后,全家人更是生活得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幸福的家庭突遭变故。2000年,正值壮年的郭文强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留下陈学军带着不满10岁的儿子。体弱多病的公婆也因此备受打击。当时,满心痛苦的陈学军感觉天都要塌了。没有了经济来源,没有了家庭支柱,可是生活还得继续。陈学军毅然承担起照顾多病公婆和抚养年幼儿子的重担。

  为了支撑这个家,陈学军付出了很多,李富荣老两口都看在眼里。他们心疼这个好儿媳,多次劝她改嫁,可陈学军早已将两位老人视为亲人,不忍心丢下他们。经过亲朋反复劝说,陈学军终于答应可以改嫁,但她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带着公婆奉养”。2001年,在任丘打工的隋海增经人介绍认识了陈学军。交往过程中,陈学军提出,一定要带着“前公婆”出嫁,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二老。这个不离不弃照顾公婆的农村孝妇深深感动并吸引了隋海增。二人结婚后,他和妻子一起侍奉老人、抚养孩子,为家撑起爱的大伞。

  信守承诺 悉心孝老

  半路夫妻重组家庭,原本不易相处,但隋海增面对同时迎进门的四口人,不但不厌烦,还处处照顾着非亲非故的老人和孩子。虽然负担重,但隋海增很知足。他在任丘没有亲人,无家无业,陈学军给了他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屋里有了笑声,桌上有了热饭,陈学军又上顾老下疼小,懂理贤惠,知冷知热,所以隋海增从未对自己的选择后悔过。

  陈学军的前公公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婆婆患有心脏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还需要让人照顾,吃药更是家常便饭。为了方便照顾二老,隋海增在本村找了一份工作,就是为了离家近。家里有什么事,他能够很快赶回家。很多时候,他下班回家要比陈学军早一些。一进门,他先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一声娘,一声爹,叫得两位老人乐开花。老人爱看戏,他把电视给调到戏曲频道;老人走路不稳,他赶紧搀着……

  李富荣的身体不好,心脏病经常发作,有时一年要住几次院。隋海增请医买药,从没厌烦过。2015年2月,75岁的李富荣心脏病复发,前往北京一家医院进行了手术。手术后,李富荣下半身不能活动,需要卧床休养。隋海增夫妇不仅陪在病床前精心照顾,还分摊了老人8万多元的住院费用。

  老人出院回到家,不能下床活动,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人。隋海增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暂时辞去工作,留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顾老人。做饭、洗衣、喂饭、喂药、剪指甲……隋海增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哪怕外出买菜,他也会快去快回,生怕老人有情况。

  隋海增担心老人在屋内闷得慌,就经常将老人抱到院子里晒太阳,陪着老人聊天,逗她开心。其实,每次抱起老人时,隋海增也会感觉很吃力。当时,他也是年近五十的人了,由于长期劳累,身体并不好,可他很少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对待老人永远那么有耐心。

  隋海增原本是个吃饭凑合的人,为了让老人吃好,他学会了做饭,每顿饭都按老人的口味变着花样做。“老人最喜欢吃我做的面片汤,有时放鸡蛋,有时放西红柿,有时放菠菜,既有营养,又容易消化。”隋海增笑着说。

  陈学军改嫁不离前公婆,给前公婆很大的慰藉。李富荣老人失去了大儿子,孝顺的隋海增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抚平了他们心里的伤痛。

  潜移默化 孝顺传家

  说起现在的日子,陈学军非常感谢隋海增,是他让这个家完整了,充满了爱。陈学军说:“当年我与隋海增刚结婚的时候,儿子郭玉斌不满10岁。隋海增将他视为己出,像亲生父亲一样疼爱他。儿子也很快接受了他。虽然后来我们又有了一个女儿,但海增对儿子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

  这个善良的男人把陈学军与前夫的儿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辛苦打工供继子读书求学,用省吃俭用的钱为他盖房、娶媳妇,完成了一个父亲的“任务”。在父亲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影响下,郭玉斌靠着自己的努力,由导购员一步步提升,成为了家电商城的销售经理,还在任丘市里买了房。他对奶奶也格外孝顺,每次回家都会给奶奶买东西。

  李富荣年岁大了,走不了远路。考虑到这一点,郭玉斌就为老人买了一辆小三轮车。每天,李富荣都会骑上小三轮车外出遛弯。有时,为了哄李富荣开心,隋海增也会骑上电动三轮车带她去赶集。

  “这些年,父母对奶奶的孝顺,我们都看在眼里,也跟着去做。他们是我们的榜样,等他们老了,我和哥也会那样去孝顺他们。”隋海增的女儿隋玉娇说。

  隋海增的感人事迹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他先后被评为第二届任丘市 “身边好人”、第五届任丘市道德模范、第十一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2017年度“河北好人”。他的家庭被评为任丘市首届文明家庭。



责任编辑:田士琳
  相关报道
河北省任丘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